文/寂寞法兰克福客场击败科隆,保持欧战希望的红酒
1894年法兰克福客场击败科隆,保持欧战希望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中日两国在黄渤海、朝鲜、辽东、山东等地展开了激烈的交锋。当时大清国全国有180万军队,是188金宝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力量。开战后,清政府投入军队63万,加上民壮超过100万,日军投入兵力24万,清军数量是日军的数倍。此外,清军占有主场优势,装备又非常精良,丝毫不比日军逊色,但百万清军却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、狼狈不堪。那么为什么百万清军打不过20多万日军法兰克福客场击败科隆,保持欧战希望?
第一,清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低下、腐朽不堪,唯一有战斗力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,但即使最有战斗力的淮军和日军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。日军是新式军队,仿效德国,实行全民预备役,国民全部进行基础教育,军队无论训练还是作战方式都非常先进。而清军虽然装备了先进武器但说到底还是封建军队,双方有本质的差距。此外,清军良莠不齐,缺编严重,很多就是混饭的,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是炮灰。因此,清军数量虽然多但战斗力不行,根本打不过日军。
第二,清军虽然装备了大量先进武器,清一色的欧货,但大部分是买来的。看上去牛哄哄的,但一开战立马傻眼。中日开战后,各国纷纷保持中立,对两国实施武器禁运,中国外购断绝。虽然国内经过洋务运动实现了部分装备国产化,但生产的武器质量差、产能低,加上南方各省又联省自保,纷纷抛弃了中央政府,前线的清军武器弹药接济不上。其实即使南方各省不捣乱,以清军落后的运输方式也解决不了庞大的后勤补给问题。清军即使打赢一两场也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。买的来武器,买不来国防。
第三,清政府国内形势复杂,君臣派系斗争严重。慈禧太后等满洲贵族以及翁同龢等顽固势力惧怕李鸿章打赢,不仅百般制掣,而且希望借甲午战争削弱李鸿章的势力。而相比之下,日本上下一心,全国节衣缩食,憋着劲的要和清军玩命,两国胜负其实早已有定论。
第四,满清对百姓实行愚民和高压政策,导致国不知有民,民不知有国,造成百姓麻木,民怨沸腾。美国公使田贝曾问税务总署为什么北京城的25000士兵没事做,他们的回答是:那些兵不能打仗,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,而是威吓百姓。战争的伟力在于人民,清政府不善待百姓,灭亡咎由自取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